这个暑假与考试无关


来源:佚名 日期:2019-7-31
  高考结束后,考生们短时间内的“档期”立时被排满:高中班级聚餐,寝室室友出游,初中甚至小学的老同学聚会……积蓄的能量随着高考这道闸门的拉开而倾泻,每天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
   当这股从题海中解脱出来的兴奋感逐渐消散,他们开始真正面对这个自上小学以来最悠长的假期,并开始接受从“中学生”向“准大学生”的身份转变。打工、出游、眷顾一下久已疏远的兴趣爱好,或者重新捧起书本,他们的暑假安排有意无意地与考试保持着距离。
   严一心 相惠莲
   打工赚钱 更为了体验成长
   王杰颖刚从两周7次的聚会中缓过神来,发觉身边有十几个同学已经开始打工。他们往往是在餐厅当服务生,但王杰颖对这种机械劳作并不感兴趣。实际上,6月9日,高考结束后的第一天她就已经在某生活服务类网站的求职版面上挂出了自己的简历。
   “吃苦耐劳,肯上进,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即将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在求职简历中她这样介绍自己,并将高中时在模拟联合国社团担任干事一职填入了工作经验栏里。空余时间一栏里,她在“周一上午”到“周日下午”一共十四个框里全部打上了勾。
   一位母亲从网上获得信息后,旋即找到了她,希望她为自己快上初二的女儿补习英语、数学和物理。自七月初开始,王杰颖便过上了忙碌的生活——每天清早起床备课,一页页翻看自己原先学过的《新概念英语》,上网搜索习题,进行整理和总结。手脚麻利时,她一个多小时就能完成,但不顺利的时候,可能一个上午都需要扑在备课上。中午她三两口吃完午饭,12点跨出家门,在路上颠簸一个小时后,陪伴和指导女孩直到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晚餐。
   三天内,三次“累”的状态出现在王杰颖的社交网站主页上,但她表示,虽然是辛苦一些,但比起整天泡在网上,这样忙碌的生活更充实而有意义。
   与王杰颖抱有同感的是玄远,他通过千分考获得复旦大学预录取资格,进入了技术实验班。近来,他也在社交网站上表达了“直接说这也累、那也累更全面一些”的心情。
   面对三个月的假期,玄远同样选择了打工。高三寒假时他参加某教育中心的课程,当时他坐在台下仰起脑袋,看着台上的学生“讲师”来回踱步,“我是否也能试试看”的想法暗自萌生。现在,他坐在这家机构的办公室里,对着电脑整理和校对之前课程中的各式资料,“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编程基础”、“数据库基础”不时在他眼前闪现,这对他来说也是个学习的好机会。
   “我现在还是个小跟班”,玄远笑笑,他期待真正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这些天他忙着看之前录下的课程视频,并计划着接下来去旁听学长“老师”们的讲课。
   兴趣爱好 终于有时间亲密接触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林汐石如此概括她上大学前的这个暑假。
   林汐石高中时就是苏州中学国学社的活跃成员,七月下旬她将与国学社的老师和同学前往云南,参加台湾素书楼基金会举办的国学夏令营。正是高二时在自贡参加的同一个国学夏令营,让林汐石从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汲取灵感,构思出了复旦大学博雅杯的参赛论文,结果被历史大类文博专业录取。
   夏令营结束后,她还将和三五个志同道合的伙伴继续在云南进行两周的深度游。相比自然风光,林汐石表示自己更为偏爱人文景点,往往做好了“功课”再去实地感受。
   由于以往的阅读偏向历史哲学类的传统经典,而且学术研究著作居多,林汐石想在这个假期弥补一些“缺失”,读些原来相对较少接触的西方小说和戏剧,阅读范围可能会参考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中国语言文学本科必读书目》,近日她正在看皮兰德娄的剧作《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一年之后,林汐石将在文史哲博中选择专业,“假期阅读除了出于习惯,也算是为进复旦读书所做的一种准备吧。”
   相对于林汐石的“文艺小清新”,自贡男生娄雨鸣在六月当了一回“技术宅”,他尝试用visual studio程序编写游戏。
   娄雨鸣通过“裸考”进入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实验班,他的第二、第三志愿是计算机和软件工程。比起那些参加自主招生得到预录取或其他录取优惠的同学,娄雨鸣可谓奋战到最后,高考的压力让他整个高三都无心顾及编程的爱好。
   “三国杀”有在线版,“技术派”娄雨鸣嫌在网上玩节奏太慢,萌生了自己编写程序的念头。编程过程中遇到问题,他都试图一个人解决。“必须自学啊,高中教的叫编程吗?”看书之余,他花了更多的时间自己摸索,因为“好多东西书上都不讲”。
   最多的时候娄雨鸣一天花四五个小时写代码,目前完成了大约50%。在实现了出牌等基本功能后,他接下来将会把各个主将不同的设定和技能写入代码。“界面做不了那么精美,凑合着看就成。”他的重点在编程而不是设计。写代码之余,娄雨鸣还会用软件处理一些与同学在京郊拍摄的照片,并发布在社交网络上。
   重拾书本 不再是为了考试分数
   高考后,当很多同学还在四处聚会或昼出夜伏地打游戏、刷微博时,洪大鹏又开始上课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每天下午他都在一家培训机构呆4个小时,为香港大学的面试做准备。
   培训老师给出大量面试的可能话题,洪大鹏还想得起来的就包括计划生育、伦敦奥运会、云计算等。学员被分成数个小组,对这些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轮流派代表上台总结。
   七天里还进行了两次模拟面试。培训老师此时“变身”成为港大教授,学员依旧被分入小组,先进行小组面试,再与“教授”一对一谈话,颇为正式。面试过程还被摄像机全程记录。对着录像,洪大鹏反省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效果很好。
   高考后,严媛一直和同学在外聚会,“把各种高三不能玩的都玩过来”。高考成绩揭晓,没有预想的好,这个分数最终把她带到了华东政法大学,而非心仪的上海财经大学。郁闷之下,她放弃了和家人去香港旅游的计划。这些天,她偶尔也会和几个关系特别好的同学聊聊成绩,但更多的时候是宅在家里准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心里还规划着要去参加一年后的插班生考试。
   胡毅伟买来和大学专业有关的书籍,开始自学数学分析、经济学原理等课程。被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录取的他很有些危机意识,“刚进入大学的一段时间一定会花在适应新环境上,无法专心学习,所以先利用假期学习一遍,之后学起来会轻松些。”
   即使高中成绩不错,胡毅伟自学这些大学课程也感到了一定困难,但他并没有向老师或学长学姐请教,也没有花过多时间钻研,目标是“浅尝辄止”。
   沈肖也已被上海交大录取,在他看来,现在的状态和高三生活差距太大,“突然松懈下来,也不能傻吃傻乐,还是得有个目标。”不过他却不打算上英语课或进行理工类课程的学习,“高中已经做得够多了”,作为学习,他表示更愿意读些人文社科类的书籍。
本篇文章来源于 石家庄自贡大学生家教网 原文链接地址:http://www.hhxx.com.cn/shujia/news/17791.html